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 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 湖北省博物馆必看展品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而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头骨化石则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下文乐玩控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1、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与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头骨化石一起并称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为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其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2、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与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头骨化石一起并称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历经2500余年,它的纹饰清晰,寒光逼人,毫无锈蚀,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素有“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美誉,不仅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同时也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3、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绝对榜上有名。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元代时期文物,2006年出土于湖北钟祥郢靖王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通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以“风穿牡丹”和“四爱图”为主题纹饰,腹部四个菱形开光内分别绘有四种图案,它们是《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这件梅瓶,整体纹饰层次分明,青花色浓淡和谐,不仅釉面细腻光洁,青花发色鲜艳青翠,造型精巧规整,而且纹饰极其精美,绝对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

4、郧县人头骨化石

郧县人头骨化石是指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两具头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四宝之一。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第二具更为完整,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100万年,被称为“国宝”。“郧县人”的发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材料的全面性、丰富性、可解决的学术问题几乎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引起世界古人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人类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是补写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物证。

5、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整个盘体装饰56条龙、蟠螭48条。由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真是达到了鬼斧神工般的工艺水平,堪称2400多年前的高精密制造,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6、崇阳铜鼓

崇阳铜鼓又名商代兽面纹青铜鼓、商代饕餮纹青铜鼓,1977年发现于湖北崇阳县,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崇阳铜鼓通高75.5厘米,由铜鼓身、铜鼓座和铜鼓冠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是距今约三千多年商代晚期。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此铜鼓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也是国内保存的唯一一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铜鼓。它堪称绝世之珍品,可谓青铜的瑰宝矣,另外一面(“双鸟鼍鼓”)已流失至日本,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

7、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文物,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共1155枚,残片80枚,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中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我国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秦律涉及农业生产、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职掌、少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和“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秦律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些竹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馆藏之一。

8、虎座鸟架鼓

虎座鸟架鼓又名虎座凤架悬鼓,东周时期的漆器,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虎座鸟架鼓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也是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最大虎座凤架鼓之一,通高135.9厘米,宽134厘米,由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组成。器身通体髹黑漆,运用红、黄色彩绘,造型别致典雅,设计精良,体现了设计者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同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9、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一件漆奁外壁一周的漆画,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件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共有人物26个,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

10、石家河玉人像

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件玉人像,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了四川的三星堆。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这件玉人像展现了高超的琢玉技艺,是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

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用于学习交流,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dhh0407@outlook.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6wyx.com/post/26541.html

发表列表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