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最初十位以身就义的猛将,除了大将军姜维,最年轻的才17岁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74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边夜未眠)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这三国中,蜀汉是死亡最早的一方,其亡国之君刘禅,更是由于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被挖苦、鄙夷了近一千八百年。但是国主乐不思蜀,不代表蜀汉没有忠义之士,在灭蜀之战中,有十大悍将,用生命和鲜血,解释了本人对蜀汉的忠义。他们分散是谁呢?我们一同来清点一下。
TOP 10:蒋斌
大大多人约莫都没有听说蒋斌的名字,他是蜀汉重臣蒋琬的儿子,在蒋琬去世之后,曾承继绥武将军一职,是汉城的守将。灭蜀之战完毕后,他与姜维一样,被动向钟会投诚。当钟会想要谋反,却引发了兵变时,他则死在了乱军之中。《三国志·蒋琬传》纪录:“(蒋斌)随会至成都,为乱军所杀。”
TOP 9:赵广
赵广和蒋斌一样,不及本人的父亲出名——他的父亲,是赫赫出名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广是赵云的次子,在蜀汉承继牙门将一职,属姜维麾下。起先姜维种麦沓中时,他便是随行的一员。厥后灭蜀之战发作,他又随姜维一同阻击魏军,终极战死战场,马革裹尸。他虽不及赵云勇武善战,在忠义方面,却没有给赵云拖后腿。
TOP 8:张遵
张遵是张苞之子,张飞之孙,在蜀汉官至尚书。灭蜀之战的时分,他衔命与诸葛瞻一同出征,前去反抗魏军的打击。固然他不及张飞,有万人敌之称,但是作为张飞之孙,他的忠义却不容置疑——他搏命力战,为蜀汉流尽了最初一滴血。
TOP 7:李球
李球的父祖没有什么名声,但他却也算是名将之后,由于他是安汉将军李恢的侄子。他在蜀汉承继的是羽林右部督一职,按理说不应上前线。但是邓艾偷渡阴平之时,刘禅被动,只能派出了一局部禁军,李球就是被派去,跟随诸葛瞻出战,并战死战场的人之一。《三国志》纪录:“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艾,临陈受命,死于绵竹。”别的,此人不仅忠勇,并且另有一定的盘算,据纪录,他起先曾劝诸葛瞻分兵把守险要隘口,只不外诸葛瞻没有听取他的发起。
TOP 6:诸葛瞻
诸葛瞻,字思远,是诸葛亮之子,也是灭蜀之战时,被刘禅寄予厚望的人。他率军与邓艾大战,固然终极败亡,却不休心系蜀汉,不仅担心事先的战况,还不忘为朝堂的场面而忧心,大呼:“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相貌而反?”而他终极也的确未能回军,而是永久的倒在了战场上,时年仅三十七岁。
TOP 5:诸葛尚
诸葛尚是诸葛瞻的宗子,灭蜀之战时,才刚刚十七岁,正是人生中最优美的年岁。但是为了不负蜀汉,也为了不辱父祖的忠义之名,他与本人的父亲诸葛瞻一样,与敌军血战毕竟,终极以身就义。
TOP 4:傅佥
傅佥,是蜀汉名将傅肜之子,起先夷陵之战的时分,傅肜为给刘备断后,搏命力战,面临东吴军的劝降,破口痛骂,终极战死战场,令多数人动容,傅佥比起其父也不遑多让。灭蜀之战的时分,他驻守的是阳安关,起先另一守将蒋舒偷偷投诚,敌军涌入了关内,面临场面已去,疲劳回天的情况,傅佥也没妥协,而是奋勇杀敌,直到身亡。他的忠义,不仅取得了陈寿的承认,乃至连晋武帝司马炎都敬重不已。
TOP 3:张翼
张翼,字伯恭,是蜀汉的名将之一,终其终身,他为蜀汉安定过南蛮,也曾随姜维数度北伐,一块官至左车骑将军,可谓战功赫赫。在灭蜀之战的时分,他居于姜维麾下,随姜维一同,在剑阁反抗钟会,厥后蜀汉死亡,他被动与姜维一同向钟会投诚。当钟会引发了兵变之时,他则死在了乱军之中。
TOP 2:黄崇
黄崇,是名将黄权之子。黄权在为刘备效能时期,曾献计斩杀夏侯渊,拿下汉中,是一个颇有盘算的大将,只不外夷陵之战时,衔命监督曹魏军事举动的他,归路被吴军所阻,被动投靠了曹魏,而他原本的家小,则留在了蜀汉,黄崇就是他在蜀汉一脉留下的儿子。黄崇长大成人之后,也成为了一员将领,并官至尚书郎,曾随诸葛瞻一同反抗邓艾。作为黄权的儿子,他也颇有将略,曾在战争发作之前,数次发起诸葛瞻占据险要地形。只不外诸葛瞻没有听取他的发起,终极败亡。
黄崇固然承继了黄权的军事天赋,却没有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尽了最大积极之后选择投敌——即使诸葛瞻因没有听取他的建义而败,他却战到了最初,成为了蜀汉的义士。
TOP 1:姜维
姜维,字伯约,是天水人氏,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靠了蜀汉,并承继了诸葛亮的衣钵。为蜀汉效能时期,他不休努力于北伐,到了灭蜀之战的时分,他更是拼尽了倾力,先后挣脱邓艾、诸葛绪,又在剑阁阻住了钟会。但是,他还在坚持的时分,刘禅却投诚了,并令他向部下败将钟会投诚。他虽悲愤交集,却也只能听从,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承受了实际。他在投诚钟会之后,将其策反,不仅让曹魏丧失了大将邓艾,还坑死了钟会,只不外,他本人终极也死在了乱军之中,这一事变,被称为“一计除三贤”。
本文一切材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确保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触及任何政治。